朱威廉,男,1998年10月出生,2022级建筑学硕士研究生,于张家浩老师工作室研究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。2017年10月7日申请入党,2018年4月20日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,2019年6月5日转为预备党员,2020年6月5日按期转正。毕业去向:深圳腾讯科技有限公司。

坚持立身行事,党性指引笃定前行
朱威廉在本科大一期间萌生了入党的想法,并顺利在大三期间成为光荣的中共党员,这份初心根植于服务人民的情怀,无论是学习中汲取知识服务社会的志向,还是实践中目睹群众需求而生的责任感,都凝聚成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自觉追求,将个人价值融入服务他人,奉献社会的实践中,做群众的实干者。硕士阶段虽然全心投入学习科研中,但只要党组织需要,朱威廉马上扛起服务职责。如与建筑学本科生一同前往三明永安进行古建测绘,并担任临时党支部委员,协助党支部书记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,促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做到党纪学习教育不断档。

突破知识壁垒,建立学科交叉思维
来华大求学后,朱威廉选择了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方向,在团队的学习和影响下,建立了以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,利用新技术与手段去实现传统建筑的数字化保护,这种保护手段,以创新和高效去迭代传统的保护方式,在这方面的深入研究与探索中,让其建立了研究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和逻辑,学会利用多学科交叉的内容去寻找答案,同时关注时代前沿的发展内容,同时去理解和思考建筑学在当今时代的立足点,以及该学科在不同方面的可能性。
探索职业蓝海,跨界求职脱颖而出
地产存量时代,建筑类大学生的新饭碗在哪里?八年建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否要“轻言放弃”设计院岗位,还是去思考如何转行,哪些行业适合我们去尝试?
朱威廉秉持的想法是“先规划、再实施”,在正式求职前,其就选择了赴网易(杭州)网络有限公司实习。他始终认为,建筑学的学习带给我们的不单单只是建筑相关的理论知识,其中设计的创意思路以及如何去思考、解决问题才是建筑学的本质与核心。顺利入职的大厂对就业有着自己的看法:
实际上,我们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节点,我们可以在各种平台搜罗信息,发掘一些岗位与自身专业和个人能力具备一定的匹配度,并针对性地整理、制作相关的作品集投递岗位,并且不同的公司和部门对零经验的求职者是有一定的包容度的,如有条件,在平衡好课程学业压力之余,可以投递实习,积累一定的垂直经验,可以极大增强后续秋招、春招的竞争力。
在增强专业技能的同时,在求职过程中一方面要稳住心态,不能急于求成,要多做尝试;另一方面,在投递过程中不要把“鸡蛋”放在同一个篮子里,遵循“稳、冲、保”的原则,提高自己的容错率,哪怕最心仪的公司和岗位不能成为毕业后的第一选择,也可以通过后续在其他公司的提升和学习再步步晋升至更高的平台。

获奖经历
1.首届“天际航杯”建成遗产数字化与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
2.首届“天际航杯”建成遗产数字化与创新应用大赛人气奖
3.“人文孙厝”古建筑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
4.2023发展中国家建筑设计大展铜奖
毕业寄语
毕业不是终点,而是更高维度探索的起点。无论你们未来走向何方,愿你们始终保有对世界的好奇,对真理的敬畏,以及那份在实验室里磨炼出的韧性与专注。大胆去闯,去创造属于你们的精彩!
初审:张磊
复审:谭磊
终审:侯艳茹